《狗十三》:希望世上的“李玩”越來越少,幸福的孩子越來越多
- 2172天前
?看完《狗十三》,心情很是沉重。這大概是我看過的青春片里面最沉重、最深刻的一個。說這個片子沉重,是因為里面的生活情節(jié)太真實。整個片子下來,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(jié)沖突,也沒有太多鏡頭語言的渲染,它就是一幕幕出現(xiàn)在我們身邊的真實場景。讓我們覺得那樣的經(jīng)歷,其實我們都曾經(jīng)有過。
之所以對這個影片有所關(guān)注,是因為預告片中的一個問題:“你是在哪一個瞬間里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長大了?”就是這句話戳中了小編心里的一個淚點。所有的成長都伴隨著疼痛,因為那是一個被外力反復打壓、碾壓的過程。
在成長之初,我們像蓬勃的蒿草,努力向外彰顯自己的力量。但是太過張揚的個性,往往不溶于世俗。于是,我們被排擠,被打壓。當然,我們也會奮力回擊,不惜把自己碰得頭破血流,但是世俗太過強大,最終我們只有抱著傷口,學會了妥協(xié),學會了隱忍。
如影片中的李玩,她不喜歡喝牛奶,所以當著奶奶的面喝下,又吐出。當愛因斯坦丟失的時候,她玩命的尋找。她憑借自己微薄的力量,抗拒著外部世界強加給她的一切。然而父親的暴力、爺爺訓斥,最終讓李玩放棄抵制,除了投降,她別無選擇。
所以當她學會順應(yīng)成年人的規(guī)則,吃下那塊狗肉的時候,當她看到曾經(jīng)的愛因斯坦不是認回,而是轉(zhuǎn)身跑開的時候。她已經(jīng)徹底放棄了抵制,接受了命運的安排。
那一刻,我心里壓抑到極點。成長,真的是一件很殘忍的事。如果可以,我們真愿意一輩子不長大,只生活在父母為我們提供的那一個安全、溫暖的小世界里,一切都由著本心來。但是,拒絕成長可能么?
當我們決定成長的那一刻,首先要打破的就是父母保護下的那個小世界。就像即將鉆出雞蛋殼的小乳雞,我們拼命掙扎,以打破限制成長的阻礙,而父母們依舊以固有的思想觀念來維護舊有秩序,青春期的親子沖突便由此而來。
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,小編真心覺得每個父母都應(yīng)該看一看這部電影,然后反思,應(yīng)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。影片中的父親是非常不合格的。離婚后,他把李玩放在他父母家生活,很少關(guān)心李玩,只是在李玩出現(xiàn)狀況的時候,才會管一下,而他處理的手段又是極端強勢、暴力的,從來不去考慮李玩的感受與需求。
而在自己暴力插手李玩事情之后,出于愧疚,又會做出一些溫情的舉動。這種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教育方式,仔細想想,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無處不在。我們大多數(shù)成年人,或許就是以這種“軟硬兼施”方法裹挾著我們的下一代進入成年人的世界。
孩子終究是需要長大的,但是如果我們成年人換一種方式陪伴、引導他們成長是不是更好呢?如果在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肯坐下來聽一聽孩子們的心聲,問問他們的想法,在成長的過程中,孩子們是不是就會減少許多孤獨感、無助感?
我們經(jīng)常打著“都是為你好”的旗號,去管教孩子,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愛與守護。李玩不是沒有親人,她的爺爺奶奶,父親、繼母都在她身邊,但是沒有一個人真正的關(guān)心她,奶奶始終記不住李玩不喜歡喝牛奶,爸爸記錯了天文館的開放日期……其實都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真正關(guān)心過李玩。
小編真心希望影片中的李玩只是一個個例。所以才會如此強烈的推薦這個影片給父母們,在反思我們成長之路的同時,也多關(guān)心一下我們的孩子,真心希望世上的李玩,越來越少,而幸福的孩子越來越多!
上一篇:現(xiàn)在的港片真的缺失了從前的“味道”?不是口味變了,是我們變了 下一篇:春節(jié)檔混戰(zhàn)即將打響 為何只有他不能錯過